中国公益新闻年会:薪酬成慈善人最大困扰

2014年01月17日14:40  环球网

  1月14日,第六届“中国公益新闻年会”(以下简称“年会”)在北京举办,人民网、环球网、凤凰新媒体等10家媒体获“2013年度中国传媒公益推动力奖”。

  中国公益行业人才薪资水平过低已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,公益行业一度成为了“卖力不讨好”的差事,人员流失率很高。如何留住人才是很多机构都在努力求解的难题。在“年会”举办的“创新•洞见•未来”论坛上,几位嘉宾就这一问题给出了自己的想法。

  环球网副总经理熊娟:

  一定要让做慈善的人过上有尊严的生活,这是一个基本的标准。公益是一个很温暖的职业,公益人才必须有信仰,他在传播爱,获得了比薪酬更多的内心价值的体现。我们作为媒体,更多的是要传播正向的导向,传播国际上先进的标准,逐渐引导大家认可在新环境下做慈善的人是被尊重的,他们应该获得有尊严的工资和待遇,同时我们也号召有钱人能够利用自己的闲暇时间参与公益。

  凤凰新媒体副总裁邹明:

  我想谈两点,第一,从事公益和慈善首先必须有信仰,没有信仰就不要做。第二,从事公益和慈善不一定是受苦,我必须得一个月只挣一千块钱,国际上不是这样。我去慈济,他们整个办公楼特别漂亮,我说你们钱从哪儿来的?他们说全球的捐赠。所以,国外不会指责说,你们盖那么好的楼。我觉得一个社会良性发展,需要取之于民,然后向全球贡献力量,工资高一点儿,办公楼漂亮一点儿,在一个很正常的社会是没问题的。所以,从事公益和慈善的不一定受苦受难。

  旅游卫视助理总裁史明锋史明锋:

  还可以从另外一个角度看,效益问题,成本问题,收益问题。假如一个人对社会的贡献,或者他在慈善事业上的贡献已经创造了足够多的价值,他水涨船高,获得相应的好的待遇,社会应该给予理解和宽容,只要这个效益可以在阳光下计算。

  比如环保慈善是公益,有人就会提出来理论上我们人类的所有的行为都是非环保的,比如你把一张白纸弄脏了,肯定是不环保的,但是没有人会指责齐白石把一张白纸弄脏了不环保,因为他这张画,他把这张白纸弄脏带来了更高的效益。

  回到我们刚才的标准,假如一个慈善工作者为社会创造了更大的价值,我想他理应得到更多的尊重,包括回报。

  绿色和平东亚分部总监马天杰:

  绿色和平是一个慈善机构,行政经费不能超过一定的比例。我们全球300万的捐款者,别人捐给你的钱你不能全部用来发工资,这条线是要维持的。同时,我们定期会做跟我们同类的薪资水平的调查,来确定我们的薪资水平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范围。我的月薪不到一万,我们很多同事从外企过来得自降薪水。

  调查显示,87.68%的公益从业人员选择公益行业的原因是个人理想和兴趣,这反映了公益组织的工作带给员工的巨大内部回报,满足了人的精神需求。公益行业从业人员的收入非常低,与待遇相对的是,公益组织工作强度很大,平均每工作日超过8小时的占到43.40%,周末需要加班、双休无法保证的达到了30.55%, 60%以上的公益专业人士没有年终奖。

  (原标题:【公益百家谈】薪酬成慈善从业者最大困扰)

(编辑:SN085)
分享到:
分享到:
保存  |  打印  |  关闭
猜你喜欢

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

  • 新闻包子店将在习近平就餐处原地划线留念
  • 体育澳网-李娜救赛点进16强 NBA-火箭负雷霆
  • 娱乐春晚节目曝光 黄渤唱歌张国立说快板
  • 财经去哪儿网被曝售卖加价机票 代理商变黄牛
  • 科技最后一课:日本如何输掉新互联网时代
  • 博客苗炜:我为何对北京后海和南锣反感
  • 读书优劣悬殊:抗美援朝敌我装备差距有多大
  • 教育河北农大招聘保安最低需为硕士学历